近年来,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加剧,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。然而,一些不法分子却利用老年人对养老生活的期待和信息获取的局限性,实施养老服务诈骗,严重侵害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。
【案例简介】
张奶奶今年70岁,独自生活。一天,她接到一个自称是某养老服务机构工作人员的电话,称该机构正在推出一项“高端养老服务计划”,承诺提供优质的养老服务,并且价格非常优惠。工作人员还表示,只要提前支付一定的预付款,就可以优先入住,并享受额外的折扣。张奶奶对养老服务需求迫切,再加上对方承诺的条件非常吸引人,她便按照要求支付了5万元预付款。然而,一个月后,张奶奶前往该机构了解具体情况时,发现该机构早已人去楼空,电话也无人接听。意识到被骗后,张奶奶报警,但经济损失难以追回。
【案例分析】
养老服务诈骗通常以“温情”为伪装,利用老年人对养老生活的期待和孤独心理,实施诈骗。以下是此类诈骗的常见手法:
一、前期接触:骗子通过电话、短信或上门拜访等方式,主动联系老年人,以“养老服务顾问”“健康咨询师”等身份接近目标。
二、制造信任:骗子会夸大养老服务机构的规模、设施和服务,甚至邀请老年人参加所谓的“免费体验”活动,如免费体检、讲座、旅游等,以此获取信任。
三、诱导付款:骗子会以“名额有限”“优惠活动”“预付款返利”等为由,要求老年人支付大额预付款或押金。部分骗子还会伪造合同,让老年人误以为自己的钱款有保障。
四、销声匿迹:收到钱款后,骗子会迅速失去联系,养老服务机构也可能人去楼空,老年人的钱财和权益难以追回。
【案例启示】
为了避免落入养老服务诈骗的陷阱,广发银行汕头分行提示老年人及其家属应注意以下几点:
一、选择正规养老服务机构:选择养老服务机构时,应优先考虑资质齐全、口碑良好的正规机构,可通过民政部门或社区进行核实。
二、核实机构资质:在签订合同前,要求机构提供营业执照、养老服务许可等资质证明,并仔细阅读合同内容,确保条款清晰、合理。
三、不支付大额预付款:对于要求支付大额预付款或押金的机构,应保持警惕,尽量选择分期付款或不支付过多押金。
四、签订正式合同:确保与养老服务机构签订正式合同,明确服务内容、收费标准、退款政策等,避免口头承诺。
五、警惕“低价诱惑”:对于“优惠活动”“低价入住”等宣传,应保持警惕,过低的价格往往是骗局的开端。
多与家人沟通:在做出重要决定前,应与家人充分沟通,听取他们的意见,避免因冲动决策而被骗。

